高慧斌
近日,教育部、财政部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《关于推进县(区)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》,其目的是通过实施县(区)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,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。
教师资源配置是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,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新世纪以来,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,区域内办学条件差距明显缩小。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,破解择校难题,2010年,《教育规划纲要》提出“实行县(区)域内教师、校长交流制度”。2012年,国务院发布《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》进一步提出“建立县(区)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机制,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。”2013年,党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》中再次强调“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。” 《关于推进县(区)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》的出台, 使县(区)域内教师交流轮岗在工作目标、人员范围、方式方法、激励保障机制、管理等方面有了具体操作的明确指导。。
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是我国地方教育改革的创新之举。早在2003年,沈阳市部分中小学就积极推行教师交流以缓解城乡教育差距过大和“择校热”问题,并于2005 年底颁布了《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干部教师交流工作的意见》。到2011年,沈阳市5个城区共4114名中小学教师在区域内实现了交流,占教师总数的40%,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,促进了教育公平。此后,徐州、郑州、济南、成都、锦州、晋中等地区也都积极探索实施教师交流轮岗制度。但总体上看,各地大都没有达到政策的预期目标,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政策内容、政策执行出了问题,尤其是配套政策不够完善。例如,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内容体系不完善,相关配套政策如工资政策、人事政策、待遇政策等不健全,缺乏实施细则,操作性不强,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对政策的“替代执行”、“选择性执行”等问题。
从国外经验看,日本、韩国的教师交流经验可供借鉴。日本教师交流始于二战结束后,其宗旨“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,增加教师多重经验积累;合理配置人才资源,保持学校之间教育水平的平衡;打破教育的封闭状态,使学校办学始终充满活力。”可以说是“个人集体国家”的全方位结合。与此同时,推进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、加快提高教师整体素质、完善公务员系统下的政府调控和管理、提高工资待遇、实施《教育公务员制定法》、《国家公务员法》《行政不服审查法》等法律法规,完善了教师交流的保障体系。
再看韩国,也是既注重满足学校师资均衡配置的需要,又充分尊重教师流动的意愿,并通过法律法规以及各种配套措施,对教师交流的义务性和定期性、流动区域、流动对象、流动程序、相关待遇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,从而保证了教师流动政策的顺利实施。
因此,笔者以为,要全面实施教师交流轮岗制度,应做到以下几点:其一,应立法予以保障;其二,应细化教师流动程序;第三,在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工资待遇的基础上,加倍提高交流至边远落后地区教师的待遇,并保障教师交流配套政策的连续性。总之,要把教师个人需求与国家意志有效结合,在以人为本的视域下,不断加强和完善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体系建设,确保师资队伍均衡,进一步推动教育公平。